当前位置: 测试器械 >> 测试器械前景 >> 科学研究比较轻负荷训练和重负荷训练的影响
传统上,人们认为重负荷的力量训练对于肌肉生长是必要的。然而,现在似乎很清楚,训练肌肉到力竭时通过使用轻或重的负荷可以实现相似的肌肥大。另外,经常有人认为轻负荷训练会导致I型肌纤维增长更快,而重负荷训练会导致II型肌纤维增长更快。
关键发现
轻负荷(多次)和重负荷(少次)训练方案对肌肉尺寸的增长相似,对肌纤维类型的转变相似,在力量训练的男性中,对肌力增加也有极大的相似性。运动后荷尔蒙对运动的反应和肌肉大小的增加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实际意义
当训练到力竭时,轻负荷或重负荷都可以获得类似的肌肉生长。对于轻负荷而言,要取得和重负荷相当的肌肥大效果,训练到接近力竭可能是必须的。轻负荷可能不适合运动员和那些希望有规律训练的人群,因为疲劳增加了锻炼后恢复的时间,避免疲劳可能有助于保存最快的纤维类型。
背景
实验目的
比较轻负荷(多次)和重负荷(少次)训练项目对力量训练男性肌肉纤维类型、肌肉大小、力量和负荷量变化的影响。
干预
受试者每周训练4天,持续12周,除其他训练外,还进行全身训练(斜面腿举、杠铃卧推、史密斯机深蹲、器械推肩)。高次数组(HIGH)做了3组,每组20-25次,每次运动强度为30%-50%的1RM直到力竭。低次数组(LOW)做了3组,每组8-12次,每次运动强度为75%-90%的1RM直到力竭。所有受试者每天食用两次乳清蛋白,每次30g。在项目期间的几个点(第0周、第4周、第7周和第10周)进行了1RM测试,从而使低次数组(LOW)暴露在少量的重负荷中。
人群
49名男性,23岁±1年,4±2年的力量训练经验,随机分配到高次数组(HIGH)和低次数(LOW)组。
测量
A最大力量:1RM斜面推举,1RM杠铃卧推,1RM膝关节伸展,1RM肩部推举。
B负荷量:根据所有的训练中组数x重复次数x重量来确定。每次锻炼的平均负荷量是通过将整个12周计划的总负荷量除以锻炼次数来计算的
C肌肉纤维大小,肌纤维类型,和肌肉质量:通过取股外侧肌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肌纤维类型和肌纤维横断面面积(CSA)。肌肉质量参照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DEXA)测得的瘦体重(无脂肪无骨)。
D运动后荷尔蒙反应:通过曲线下的面积(AUC)来计算激素,包括(总的和游离的)睾酮和皮质醇,计算方法是在运动后60分钟内从每个激素的AUC中减去基线荷尔蒙水平。
结果
a两组1RM测试在最大肌力上都有所增加,两组之间的增加是相似的,除了卧推时,在卧推时,低次数组(14±1Kg)比高次数组(9±1Kg)增加的更多。
b低次数组每一次锻炼的平均负荷量比高次数组的更小
c两组均增加I型纤维和II型纤维横截面积,组间无差异。
I型和II型肌纤维在横截面积上增加(12.2%和15.8%)的程度类似。两组纤维类型分布相似,都从IIX型(10.3~6.5%)转换到IIA型(45.0~49.7%)。两组受试者的总瘦体重、四肢的瘦体重和腿部瘦体重的增加基本相同。
d训练前后激素的反应与肌肉大小的变化只有弱至中度的相关。Ⅱ型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变化与运动后皮质醇曲线下面积呈负相关(r=0.30~0.34)。
结论
轻负荷(多次)和重负荷(少次)训练项目在肌肉大小上有相似的增加,在肌肉纤维类型上有相似的变化,在力量训练的男性中,肌肉力量也有相似的增加。运动后荷尔蒙对运动的反应和随后肌肉大小的增加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分析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研究人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几个关键问题。
1首先,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以相同组数训练到力竭后,重负荷和轻负荷训练中,肌肉的增长是否相似。以前,人们认为中度(1RM的60-85%)或重负荷(85%)训练比轻负荷训练产生更大的肌肉生长。人们认为有一个阈值负荷,低于这个阈值,肌肉生长将会更小(1)。根据这项研究和其他研究的结果,我们现在了解到,在轻、中、重负荷训练时,肌肉的增长是相似的(2)。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小组对这一现象的发生给出一个好的生物学解释。
当轻负荷训练到疲劳或力竭的程度时,每组中运动单位的募集可能都会增加(3)。这是因为低阈值的运动单位变得疲劳,不再能够产生必要的力来举起重量。因此,募集高阈值的运动单位,以辅助力的产生。在重负荷或轻负荷训练中,一组力竭的训练结束时,很可能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同样高甚至完全被募集。
一些研究小组提出,达到充分的运动单位募集是实现肌肉增长的关键。然而,这并不是刺激肌纤维大小增加的唯一因素,因为轻负荷下的高速力量训练也能充分募集运动单位(4)。这是因为运动单位募集阈值随着收缩速度的增加而降低(5)。尽管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很高,但是高速力量训练下肌肉增长通常很少(6)。
因此,也有人提出,为了产生刺激肌肉生长的必要机械负荷,高程度的运动单位募集和足够的张力时间(TUT)都是必要的。在这个模型中,机械负荷被定义为肌纤维被激活的一段时间,因为它的运动单位已经被募集。然而,在大量高速度力量训练后(包括组内重复休息和组间长时间休息,这样产生的疲劳是最小的),这个模型没有实现我们所期望的预期结果。在这种类型的训练中,所有重复次数的运动单位募集都很高,训练全程的张力时间(TUT)也会非常大。然而,我们仍然期望很小的肌肥大。
肥大发生的一个更好的模型是,当每个肌纤维被活化(当它的运动单位被募集时)*和*当它慢慢收缩时,每个肌纤维上就会产生机械负荷。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什么高速训练产生高程度的运动单位募集,但不能引起有意义的肌肉增长。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动物研究(7)表明,当肌纤维快速收缩而不是慢速收缩的时候,最大程度的肌纤维活化会产生较小的肌肉增长。该模型很容易与张力作用下的时间概念相混淆,但其内在机制是不同的。
当肌肉迅速收缩时,它只产生少量的力量。当肌肉慢慢收缩时,会产生更大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力-速度关系。我们很少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这是肌肉如何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有一个生物学的解释。当肌纤维收缩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横桥形成并产生力。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性横桥在任何时间点上的数目决定了发挥的力的大小。更多的横桥意味着更大的力量。当肌肉缓慢收缩时,这些横桥的剥离率较低。这意味着同时形成了许多横桥,所以力很大。相反,当肌肉迅速收缩时,这些横桥的剥离率较高。这意味着同时形成了较少的横桥,因此力较低(8)。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高速力量训练,肌肉快速收缩时,要比沉重力量训练,肌肉慢速收缩时机械负荷(以及随后的肥大)要少。即使两种情况下肌肉活性都是最大的(7)。
运动单位募集增加(由于运动单位募集阈值降低)和速率编码随着运动速度增加的趋势是对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机制的一种补偿。肌纤维对相同水平的肌肉活化产生更小的力量,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增加活化的程度来进行补偿。
更重要的是,这一机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疲劳(直至力竭)状态下的轻负荷力量训练中机械负荷较高。当疲劳发生时,运动单元募集增加(3),收缩速度减慢(9)。这意味着新募集的肌纤维产生高水平的力量,其中包括由高阈值运动单位控制的大量肌纤维。
2本研究涉及的第二个问题是负荷对肌纤维转换和肌肥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重负荷和轻负荷力量训练直到力竭,会导致非常快的IIX型纤维数量的减少,并增加了中等速度的IIA型纤维的数量,从而造成肌纤维类型分布上产生相似的变化。在纤维型分布上产生了类似的变化。一般来说,所有类型的机械负荷都会对肌纤维类型产生同样的影响,这是一种向更多氧化纤维类型(10)的转变。事实上,在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11)后,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影响。纤维类型在人类训练的具体适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但似乎在速度最快的纤维类型中总是有损失,这可能取决于运动表现。通过保持高速度、负荷量和避免疲劳,可以减少损耗(12)。关于纤维特异性肥大,曾经有人认为轻负荷训练可能会使Ⅰ型肌肉的纤维直径增加,而用重负荷可能会导致II型纤维(13)直径的更大增长。这可能过于简单,因为它假定低阈值运动单元只控制I型纤维,而高阈值运动单元只控制II型纤维,这一假设是不正确的。(14).Henneman的大小(size)原则所描述的有顺序地募集运动单位并不意味着轻负荷激活Ⅰ型肌纤维,而重负荷激活II型肌纤维。因为大小原则指的是运动单位,而不是肌纤维。因此,最近的建议表明,轻负荷和重负荷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低阈值和高阈值运动单位不同区段的肌纤维(13)。
力量训练后ⅡX型纤维和ⅡA型纤维类型分布的变化(混合的结果来自重负荷和轻负荷)
在分析低阈值运动单位的纤维大小是否在轻负荷力量训练后增加更多时(高阈值运动单位的纤维大小是否在重负荷力量训练后增加),作为特定运动单位(13)纤维的代表,可以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比较轻负荷力量训练和重负荷力量训练对每种纤维类型增长的影响研究上。然而,特异型纤维肥大模型对肌肉生长的发生方式作了其他预测,这是我们可以评估的。
首先,由于不同区域之间,肌纤维的类型不同,我们预计进行轻负荷或重负荷训练后,不同区域的肌肉,它们的大小发生变化。这方面的研究甚少,但负荷对肌肉生长的区域性质似乎没有任何影响(15,16)。
其次,当以慢的收缩速度训练时(特别是使用轻负荷时),我们期望产生更大效应的肥大。速度快时将阻止低阈值运动单位的纤维在一组训练的头几个动作中经历机械负荷,在那里,他们被认为在轻负荷力量训练中接受到更大的刺激。
第三,我们期望,当训练到力竭时,使用重负荷和轻负荷的混合训练会比使用重负荷、中负荷或轻负荷时产生更大的肌肥大。这是最容易通过参考负荷周期文献来检验的,因为这些研究通常将单个的、没有变化的重复次数范围与一段时间内按顺序进行的一些重复次数范围进行比较。然而,负荷周期化对肌肉生长影响不大(18)。
最后,我们预计轻负荷力量训练后毛细血管化程度会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Ⅰ型纤维以及线粒体密度的增加。需要更大的毛细血管化和线粒体密度来为具有高度氧化性的I型纤维提供氧气,这些氧气是在不发生功能紊乱的情况下增加直径所必须的。增加氧化性低的II型纤维的大小,这样的变化不是必须的。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轻负荷和重负荷力量训练导致毛细血管化和线粒体含量产生相似的增加(20)。
由于特异性纤维肥大模型不符合这些预测,所以即使轻负荷和重负荷对肌肉生长有任何纤维类型的特异性作用,也没有意义。
3本研究涉及的第三个问题是在重负荷或轻负荷训练时所取得的力量增长的性质。由于缺乏训练测试,与轻负荷组相比,只有一组在重负荷组中获得了更大的力量增长。然而,总的来说文献表明,与轻负荷相比,重负荷训练在最大力量上增加更大(2),这可能是由于特定负荷的协调、自主激活、肌腱韧度和侧向力传递的增加。一些研究小组表明,唯一相关的因素是特定负荷的协调,但是从来没有对协调的变化进行过测量,实际上,我们对肌肉-肌腱单位内变化的影响比我们对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变化了解得更多。
这项研究涉及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运动后激素水平与长期训练计划中肌肉生长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领域(21)。一些研究小组坚持认为运动后激素有系统性的影响,而另一些研究小组则认为没有影响。这项研究增加了一些建议的份量,即运动后激素水平对肌肉的长期增长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表明力量训练后肌纤维生长的主要刺激是机械刺激,当它被激活并缓慢施加力时,同时形成许多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横桥。
结论
轻负荷(多次)和重负荷(少次)训练方案在肌肉尺寸上有相似的增长,肌纤维类型转变相似,力量训练的男性在获得肌肉力量方面也有相当大的相似性。运动后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随后肌肉大小的增加之间不存在有意义的关系。
实际应用
当训练到力竭时,无论是轻负荷还是重负荷,都可以用来实现类似的肌肉生长。由于轻负荷可能需要接近力竭的训练才能达到与重负荷相当的肥大,使用轻负荷可能不适合运动员和那些希望定期训练的人。因为疲劳增加了锻炼后恢复的时间,避免疲劳可能有助于保持最快的纤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