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测试器械 >> 测试器械前景 >> 经济信息周报20221216行业动
二、行业动态
(一)装备制造业动态
折射中国汽车“走出去”三大新变化
信息导读:国际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在传统汽车发展落后的情况下,我国通过另辟蹊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爆发,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不仅出口数量爆发式增长,产品质量也取得长足进步,更是在传统汽车强国内争得了一席之地。这一切的改变,来源于我国在技术创新上的厚积薄发,在人才培养上的不拘一格,在产业布局上的高瞻远瞩,在配套产业上的与时俱进。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在快速发展,未来“走出去”将有更多良性变化。
信息摘要:今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出口增长超过50%;欧洲市场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兵家必争之地”;更多中国企业自主运营的汽车滚装航线“上马”——数量更多、质量更强、保障更优,中国汽车出海正在发生新变化。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的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码头之一,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窥见中国汽车“走出去”这三大新“关键词”。
数量更多: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汽车出口国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出口.4万辆,同比增长54.9%,我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出口国。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较强的优势充分体现,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两年表现“超强增长”。数据显示,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5万辆,同比增长1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万辆,同比增长倍。
“今年持续实现汽车出口增长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出口暴增,而且出口数量和均价都强势增长。”崔东树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厚积’,中国汽车出口已经到了一个爆发的阶段,尤其是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并进而形成了汽车出口的规模效应,现在从上海启程的中国汽车已经‘撑得起’定期出口的规模,预计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超过0万辆。”
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执行总监奚佳霖介绍,今年1月到11月,海通码头的汽车总出口量约为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预计今年将有超过15万辆中国制造汽车从这里出口。
质量更强:欧洲市场成中国汽车出海新“爆发点”
欧洲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汽车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而这里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的“新爆发点”。
崔东树介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连续两年实现较强增长,在德国、英国、法国、挪威市场上表现优秀。
“三四年前,从海通码头出发的汽车中,出口欧洲的占比大约只有10%,但现在出口欧洲市场的占比已经超过0%,从今年前11个月来看,欧洲市场的拉动最为明显。”奚佳霖说,今年前11个月的数据显示,欧洲占比约4%,南美占比约18%,中东占比约1%。
今年5月,在英国伯明翰车展上,基于欧洲用户场景进行定制与开发的上汽大通MAXUS豪华智能纯电MIFA9车型首次在欧洲亮相即收到了不少客户的问询。
上汽大通在英国及爱尔兰地区的汽车代理商负责人马克·巴雷特说,上汽大通是首个在欧洲推出纯电高端MPV产品的中国品牌,4年进入欧洲市场后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和认可,现在上汽大通的汽车在欧洲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年上汽大通占据了英国电动轻型商用车市场11%的份额,“英国市场现在越来越推崇电动汽车,这也让我更看好在这方面有领先优势的上汽大通。”
马克·巴雷特说,最新一期的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安全碰撞测试成绩公布,上汽大通MAXUSMIFA9高分通过欧洲EuroNCAP五星安全认证。“在新版EuroNCAP新标准实施后参与测试的百余款车型中,MIFA9在成人保护、儿童保护两大项目中取得MPV车型最高分,更在正面碰撞试验、鞭打试验中成绩全球第一,这让我们更有信心了。”
上汽大通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汽大通海外市场累计销量已突破20万辆。今年1月到11月欧洲销量同比增长近80%。
崔东树说,除了欧洲市场的“爆发”,中国汽车出海还呈现出自主品牌出口强劲的特点。崔东树建议,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强,做好本土化改造,提升当地消费者的满意度,还需要在海外建立良好的电动汽车使用环境,在充电设施、售后维护等方面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用车满意度提升,维护好欧洲市场的口碑和信誉。
保障更优:中国汽车出海搭上“中国号轮船”
11月26日,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来自一汽、上汽、奇瑞、江淮、东风、吉利、长城的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搭乘远海汽车船公司“玉衡先锋”轮前往中东波斯湾,预计航行17天左右抵达波斯湾杰贝阿里、达曼港。
和以往中国汽车出口基本靠外国企业运营的航线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国制造汽车出口搭乘的是中国企业运营的汽车滚装船。
“这一新航线将提供每月两班的班轮运输服务,运力效能提升1倍。”远海汽车船公司总经理朱桂华说。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走出去”的脚步越来越远,中国制造汽车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中国汽车出口“一舱难求”的现象逐步突出。为缓解运力缺口,中国企业自主运营的汽车滚装航线也越来越多。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国际商贸服务部部长张广富介绍,未来到5年,一汽对中东、欧洲、非洲、拉美航线的汽车船运力需求将快速增长,运力供不应求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汽车出口企业希望班轮公司提供更加稳定的班期计划和足够的舱位保障。
上汽安吉物流开辟的滚装国际航线包括东南亚、墨西哥、欧洲等。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泽民说,通过自营航线,中国汽车出口不再需要到多个节点“站站停靠”,往往能直接到达目的地区域的港口,节省了航运时间,提升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当地的竞争力。
今年初,上汽集团与中国船舶集团正式签署协议,中船江南造船将为上汽旗下安吉物流“量身定制”2艘LNG双燃料远洋汽车滚装船,预计将于年正式投入运营。“随着全球对环保要求日益提高,以LNG作为船舶动力已是大势所趋。”王泽民说,定制的滚装船可以装载台国际标准尺寸乘用车,堪称“巨无霸”。
远海汽车船公司也启动了新造船计划,年下半年起,将陆续投入超过15艘至车位的LNG双燃料大型汽车船,以保障中国汽车出口供应链畅通。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二)高技术制造业动态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45个
信息导读: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挥先进制造业规模优势,带动行业整体跃升的重要生产组织形式。目前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45个,其中大部分属于高技术制造业范畴,如信息技术领域、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等,这些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依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国家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石。未来还要根据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空间布局、资源禀赋条件等建设更多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确保充分发挥我国经济优势,构建系统性、完整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
信息摘要:伴随着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等20个集群在工信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我国重点培育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45个。
国家级集群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45个国家级集群年主导产业产值达19万亿元,布局建设了1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部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余家,培育创建了余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级集群成为引领带动重点行业和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45个国家级集群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1个、高端装备领域1个、新材料领域7个、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5个、消费品领域4个、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个,覆盖了制造强国建设重点领域。
国家级集群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45个国家级集群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个计划单列市,其中东部地区0个、中部地区8个、西部地区5个、东北地区2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4个重点区域集群数量达0个,占2/。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集群培育目标任务,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创新思路举措,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完善央地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完善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集群政策支持体系,促进集群交流与合作,推动集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三)钢铁行业动态
补齐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
信息导读:“基石计划”是为了增强我国铁矿石供应链安全,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而制定的战略规划。目前各大龙头企业均积极响应,开采国内矿山,承担起龙头企业的积极责任,维护钢铁行业供应链稳定,同时还提倡科技创新,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实现绿色、低碳、高效开采,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基石计划最新的一项落实成果是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建设开工,建成后将增强铁矿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补足相关钢铁企业的产业链短板。
信息摘要:近期,全国最大的单体地下铁矿山——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亿元,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一座年产铁精矿千万吨级的世界一流地下铁矿山。这对于增强铁矿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补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早在去年,自然资源部就表示,将继续强化基础地质工作,将铁矿列为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主攻矿种,并在提升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加大探矿权出让力度、加快实现铁矿找矿突破等方面予以支持。铁矿石的战略作用不断凸显,对维护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压舱石作用。
作为钢铁工业的“粮食”,铁矿石占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的50%左右,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影响很大。稳定健康的原料供给,是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如今,即便我国钢铁产量已占据世界钢铁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在全产业链中,国产铁矿普遍“贫矿多、富矿少”,铁矿石资源依旧颇为依赖海外进口,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底气不够足,“卡脖子”问题长期存在。
由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问题,保障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逐步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
此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四部门上报了“基石计划”,即通过国内新增铁矿开发、境外新增权益铁矿、废钢资源开发,改变我国铁资源来源构成,目前正取得实质性进展。保障国内铁矿石供给和话语权越来越成为行业共识。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的正式开工,是“基石计划”国内铁矿资源开发的标志性开端。海南矿业、宝钢股份、河钢资源等龙头企业也都积极响应。
鼓励国内矿山增储和开采只是一个开端,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补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龙头企业要积极担负起行业责任。一方面,要发挥钢企联合重组优势。随着“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格局初步形成,龙头钢企要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推动钢铁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充分释放协同效应;提升我国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维护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另一方面,要通过科技创新提质增效,打造生态文明钢铁示范区。把握精准选矿、绿色开发、深部开采、智能采矿等研发方向,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装备科研与应用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低碳、智能、数字、无废、高效开采,提高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逐步打造生态文明钢铁示范区。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四)建材行业动态
全年需求量同比下降7%-8%,明年青海地区水泥市场不乐观
信息导读:受天气以及疫情因素影响,青海地区的民用水泥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域内多地再度下调水泥价格,而当前煤炭电价价格较高,水泥企业成本压力较大,下调后的水泥价格几乎已触及成本价,部分企业已经停工安排员工提前放假。今年水泥需求下滑明显,预计比去年下降7%-8%,对于明年展望,部分企业也呈现悲观态势,认为当前青海地区房地产和基建并没有明显好转,预计明年情况与今年类似,水泥需求支撑力度将继续减弱。
信息摘要:受低温及疫情等因素影响,青海地区民用市场需求基本结束,企业出货仅在2成上下。近日西宁、海东地区一些主要企业下调水泥价格20元/吨,其余市场报价暂无明显变动。
水泥价格下降几乎触及成本价
近日,中国水泥网调研青海水泥市场了解到,当前青海地区水泥企业煤炭进厂价在元/吨-元/吨。
青海一水泥企业表示:“11月份企业购买煤炭的价格是元/吨,现在涨到了元/吨,一吨水泥的成本在00元左右。”
受煤炭、电价等因素影响,水泥企业成本压力较大,且冬季施工阶段,青海地区除个别工程外,多数项目均已停工。目前由于需求欠佳,水泥价格已经基本跌至成本价水平,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
企业同时表示,由于需求不足加之疫情影响,12月初青海部分水泥企业已经停产,并提前安排员工放假回家。
市场需求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年1-10月,青海省房地产开发投资.09亿元,同比下降28.1%。且近年来,受疫情影响,青海地区基建项目落地速度减缓,导致今年青海水泥市场需求不容乐观。
当地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青海水泥市场需求下滑明显,预计较去年同比下跌7%-8%。
西宁市一水泥企业负责人则表示当前企业水泥库存有6万吨,基本处于满库存的状态。
当问及明年青海地区水泥市场发展情况时,青海水泥企业看法不一。
有企业表示对行情好转有信心,认为随着疫情防控的调整,明年月份项目开工情况会好于今年。
但也有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明年青海地区的水泥行情。他表示青海目前在基建和房地产方面没有特别利好的消息,通过已了解到的市场消息来看,明年基本维持今年的行情状况。
信息来源:中国水泥网
(五)房地产行业动态
11月百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稳中趋降
信息导读:11月份,百城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延续下跌趋势,其中一线城市强势上涨,二三线城市则呈现持续下跌趋势。数据显示,尽管前期各地连续出台宽松政策提振市场信心,但效果仍未显现,当前二手房市场短期仍表现出收缩态势,一方面11月多地疫情再次反复导致线下销售受阻,成交量延续下行趋势;另一方面居民购房态度仍偏保守,观望情绪未消散。预计随着央行及各地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等相关政策,以及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居民信心有望恢复,房地产市场销售或短期反弹,二手房价格有所企稳。
信息摘要: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11月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为元/平方米,环比微跌0.15%,同比上涨0.%,这也是自5月以来同比首次转正。
诸葛找房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对记者表示,自7月份以来,二手房均价连续回落。随后央行、银保监会等各部门积极推进保交付工作,并连续出台多项重磅利好政策,更好满足居民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展望后市,近期以来中央层面频频输出重磅利好,促进行业信心恢复,预计接下来二手房市场均价有望止跌。
从涨跌城市数量来看,11月份1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上涨,平均涨幅为0.55%,涨幅较上月收窄0.28个百分点;64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下跌,平均跌幅为0.66%,跌幅较上月扩大0.08个百分点;有5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持平。
分城市等级来看,11月,一线城市二手房均价强势上涨,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市场均价仍在下降。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二手房均价为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14%,同比上涨9.72%。整体来看,11月北上广二手房房价全部上涨,且上海、广州涨幅均在2%以上,北京涨幅在0.5%以上。
二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均价为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5%,同比下跌0.14%。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