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测试器械 >> 测试器械发展 >> 从新药到医疗器械和检测诊断创新正成为
经过疫情的检验,医疗领域创新企业的潜力和价值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近日,在由幂方资本主办、AME协办的“烈火真金洞见非凡——Med-FineCEO论坛暨医药投资人大会”上,围绕生物医药的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如何进行自主创新、资本方如何选择投资企业等话题,多位生物医药企业创始人、上市公司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在多重因素的利好驱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迈入快速发展期,市场容量也在稳步上升,有统计数据显示,年到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从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预计到年,我国生物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亿元,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生物医药行业的价值性更加凸显。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创新模式正逐渐从封闭式转为开放式,新药申报由原先的重审批转向重监管,研发生产也在逐步数字化,由此,资本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投入开始渐趋理性化和多元化。在细分赛道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型生物医药企业脱颖而出,他们基于自身原有的雄厚的技术积累,在多个疾病治疗领域加速前进。
在肿瘤免疫双抗药物研发领域已深耕多年,并曾履职多家知名跨国药企的广州爱思迈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军,深知“创新”对于专注打造肿瘤免疫领域bestinclass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新药研发企业的重要性,“双抗药物相较于单抗,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治疗效果、副作用等方面要优于单抗,不过研发难点也很多,所以如何做到技术和思路的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张文军说道。据了解,爱思迈生物虽成立才5年的时间,但其已应用国内独家的IgG双重改造技术ExMab,将两个不同的特异性的抗体分子融合在一起,在保证双特异性功能的前提下,让IgG结构改造最少,免疫原性降到最低,使其形成稳定的创新药。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细菌载体基因治疗药物开发的生物医药企业,和度生物正在持续推进多个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新药项目,其董事长向斌认为,目前和度生物正艰难地走在一条“原始创新”的道路上,但会一直坚持,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技术壁垒和核心技术。
同样是开发创新类新药,泰励生物成立三年左右的时间,已建立起一条独特的抗肿瘤分子管线,适应症覆盖肺癌、结直肠癌、激素驱动肿瘤、以及多种实体瘤。谈及当初为何要进入该赛道,泰励生物董事长张彦涛坦言:“主要还是考虑到药物的可及性,其一是靶点可及性,其二更重要的是对于病人的可及性,我们相信,一个新药无论如何创新,如果病人要倾家荡产或在是否治病之间做出选择,那给患者提供的不是选择,而是难题,所以我们要给患者开发的是能够得着的创新药。”
而创新不仅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当下医疗器械行业最关键的发展动力,不少与会嘉宾均表示,未来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量市场属于创新与技术驱动型的器械赛道。与此同时,现阶段的医疗器械市场还在不断扩容中,据统计,年,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9.48%,按照此发展趋势,预计年至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容将有望突破万亿元,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5%-20%左右。
在人工心脏研发领域有着近14年的经验的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博翎显然是有备而来,其对市场有着很清晰的判断:“目前心衰在国内的发病非常高(《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患者数量为2.9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为万),但是在治疗器械这块却几乎属于空白状态,现有市面的产品也基本被进口产品垄断,自研产品非常少,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血管基础疾病病程的延长,患者体量还在不断上升,由此心衰也成为了心血管板块少有的超百亿市场空间的广阔赛道,心衰器械治疗市场拐点临近,心擎的战略布局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与预防性使用方面机会巨大。”徐博翎说道。据了解,心擎医疗拥有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的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
同样是布局心脏介入领域,捍宇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