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器械

关于提高人效比的思考二

发布时间:2024/8/10 15:30:39   
——确定的输入才能得到确定的输出

我们都知道,开发有很多模型,但都有一条,就是大循环,意思是当产品已经到了发布阶段,需求发生改变时,严格来说需要自需求分析再来一遍。敏捷开发也试图用快速迭代解决这一问题,但归根结底,当需求了解不清晰、系统设计考虑不足、子系统设计未充分考虑扩展维护等等原因就必然出现有些需求只能妥协的情况。而走大循环特别是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周期必然很长。

所以我们必须在能力范围内为下一步确定好输入,尽可能考虑到可能的变化,并告知下一环节,让下一环节考虑其变化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说明各环节,我们自立项开始大概将项目过程粗略地分为四大部分,因为这四个部分有明显的分界线。

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自收到一个新创意或新需求后,启动需求调研,产品经理联合UI设计师、系统工程师不断地与需方沟通,用原型图不断确认需求及需求细节,评审需求及确认需求可行性,并对需求进行分级管理,输出详细的需求文档、需求分析文档、系统设计文档、交互设计文档、可行性分析文档。

系统分解到子系统交互设计:以系统设计文档为主,交互设计及需求文档为辅,各子系统可以了解清楚具体需求及系统结构,由系统、网络、数据库、软件、嵌入式、工业设计、UI、硬件、结构、产品测试等各部门对系统进行再分解。首先确认各子系统完成的需求清单及交互设计;其次确认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例如:软件与硬件的通信协议、硬件板材与固定结构的连接等);最后确认各个需求的实现技术及方案。最终可以输出各子系统的概要设计文档,产品测试用例。

子系统设计开发到子系统集成:当子系统与外界的接口敲定之后,就可以对主体框架进行详细设计。此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就可以参与进来。当主体框架确认之后,各模块拆解就可以进行详细设计了,这时模块划分已经清晰,每个模块对外接口已经确认,详细设计、测试用例设计、编码工作就可以输出对应的子系统主框架详细设计说明书、单元详细设计、子系统集成测试用例、单元测试用例、子系统主框架代码、单元代码、集成代码、单元测试报告、子系统集成测试报告。

产品集成到测试发布:子系统在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开发,由系统对产品进行集成开发并提交验证,产品测试会根据集成的成果进行产品测试,其主要验证产品对需求的满足情况,输出产品验证报告。

说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下,一个产品从需求到最终产品样品所需经历的过程,从输入的一句话,事实上要经历很漫长的过程才能有结果。有时候需求更改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需要N多人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达成,这些如果核算成成本,将是一大笔可观的支出。但因为它不核算成本,成为了隐形成本。

事实上“只有确定的输入,才能得到确定的输出!”,“如果变数不可控,那要让变数成为可变量”。

只有确定的输入,才能得到确定的输出!

举个例子:客户需要一瓶饮料,作为一个需求给了外卖员。如果只有这个需求,那事实上外卖员不知道买什么饮料。那怎么样能得到确定的结果呢?

对于标准产品,可以说去苏果超市,买一瓶“可口可乐”。

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客户都是非标准产品,而且找的并非原厂,情况一般是这样的。

客户需要一瓶自制的“可乐”,不要现成的,要自制的,配料和制作过程要拍视频,味道需求参考市面上的“A可乐”,其配方已经在产品配料表中有了。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基本上这个需求已经够明确了,但我相信,十个供应商做出来的会是十种结果,那就足够说明这个输入不确定,因为从需求到设计到开发到成品,每一步都是变数。而拿着这个配方批量生产,到客户那边,也会有不同的反馈,有人会说味道与“A可乐”完全不一样,有人会说这个比其它可乐好喝等等。

当这个样品得到认可后,就开始建生产线,按照配方进行配比量产。

所以通常我们要想一想,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尽量给下一环节一个确定的输入,而确定的输入也需要一个确定的评判标准。

如果变数不可控,那要让变数成为可变量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继续讨论这句话。配方甲样品验证通过了,开始准备设计流水线量产了。

在流水线设计时,由于配方已经固定了,在料斗、出料口均可以按照配方固化产线。

有一天产品经理发现,市面上A可乐的销量比B可乐低了,而且我们的销量也大量下降,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我们的口味由于是以A可乐为标制作的,而A可乐深陷配方危机,我们要对配方进行调整。

经历新一轮的设计开发调试及验证,配方乙已经完成,但发现,产线无法生产配方乙,因为料斗数量不够,出料口大小固定。原生产线无法生产配方乙的可乐。

于是又对生产线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开发、制作、调试完成。花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更重要的是改造时间很长。

上面这个例子相信有人会有同感。如果料斗、出料口做成可替换件,那就会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只需替换相应的配件就可以短期内完成产线改造。

结语

所以,首先要尽可能细化,给出尽可能确定的输出,控制变数,并充分告知下一流程变数存在;在设计阶段要对变数充分考虑,将其在设计阶段成为可变量,但它只是对需求的补充,不是万能的,因为产品可变量多少与量产难度成正比,它需要平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4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