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测试器械 >> 测试器械市场 >> 5G资费会比4G低为创新药花了21年
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6月13日至19日举办。近日在上海杨浦“互联宝地”园区里,一大批往常难得一见的科创成果正式对外界展示;这些成果都共同承载了同一个核心价值:自主研发,且几乎均在积极备战科创板。
“智慧天网(卫星宽带系统)的最终完成,将标志着天上有了一条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信息天路;该天路不需要依靠其他任何海外站点就可以完全实现自主运行。”介绍起团队潜心钻研了十几年的国家级“宝贝”,上海清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清申科技”)总经理陈茂良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第一颗卫星地面实验将于明年6月进行,年将进行首星发射。”
陈茂良打了这么一个比方,“以往我们进行海外通讯,都需要租用别人家的房子;而如今,我们也有能力在自己的领地内建设房子。”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创新药“GV-”、国际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国内首台芯片光刻机……从年至今的上海重点科创成果,在此次双创周上都做了精彩展示。
对技术创新的追求从未如此迫切。从跟跑到领跑,我们究竟还有多少距离?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双创周活动,从重大原始科创项目、三大重点产业板块中寻找双创深入发展的新路径。
促进重大原始创新
自年11月立项之初,清申科技就承担了国内首套卫星宽带系统的自主研发,包括该系统上8颗中轨道网络卫星的自主研制、网络运行控制系统等;其中涉及不少重大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未来,该国家级的技术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提供高仰角的宽带介入服务。
“在明年第一颗卫星通过地面试验后,商务合作就能陆续开展了;我们目前已经与基础运营商、集成类客户达成了合作意向。”陈茂良补充说。
作为迄今为止国内最精密的设备,展区内一台芯片光刻机吸引了人群驻足。“该光刻机制造工艺的关键尺寸为90nm(纳米),是目前国内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光刻机用于生产芯片,处于芯片制造的上游。而全球光刻机厂商仅有4家,分别为荷兰的阿斯麦(ASML),日本的尼康(Nikon)、佳能(Canon)和中国的上海微电子(SMEE)。阿斯麦一家占据约80%市场份额,上海微电子的出现弥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王健还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加快研发关键尺寸为28nm的下一代光刻机,最快将在2~3年内研发成功,这意味着上海技术与全球最领先技术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目前我司销售的光刻机已有多台。”王健表示。
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中国自主研发的“量子密钥分发终端”也是重要一员。
“该项目的连续变量技术是国内顶尖水平,相比于目前市场上的离散变量技术来说,兼容性更强、成本也要降低三至五成。”上海循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张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益复杂,量子通信从物理机制上为信息加密,对我国抢占战略制高点具有非凡意义。“仅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终端,就有超过50项的技术与著作专利。”张伟说。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该公司技术目前主要服务于政府用、军用等信息加密,研发团队为上海交大通信工程博士团队。目前已与西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信息工程研究院等合作开展相关教学授课,做好后续人才储备。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成为项目加速落地的重要途径。年7月,知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左智伟团队的重大科研成果:解决了利用光能在室温下把甲烷一步转化为液态产品的科学难题。
“这一解决方案的许可权已经在去年转让给了九州药业,单独作产业开发用。”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处黄雁君告诉记者。
三大重点产业提速
上海双创周的专设展区中,一批优秀企业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里生根发芽,其爆发前景可期。
在人工智能领域,5G直播速度让大家眼前一亮;其高网速、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使用户仿佛在体验20多个百兆光纤的带宽网速。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目前上海正在加紧建设上万个基站布局5G,预计明年年初就可以开始测试。
“中国移动将在与华为的合作下推出5G手机,业内估计售价不会低于1万元,操作系统也将不局限于安卓。”中国移动相关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对于未来5G的资费情况他也做了解释,与想象的不同,“5G资费正在制定中,有的甚至会比4G目前的套餐资费还要低。”
在生物医药板块,一些经受了长期市场检验的优秀企业也逐步浮出水面。其中,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傲意科技”)展示了全球首款商业化人工智能肌电仿生手,着重服务肢体残疾人、脑卒中患者。
“它通过传感器捕捉残肢的肌肉信号,定义了十八种基础动作,吃饭、拿水杯都没问题。”傲意科技工程师沈彪介绍,该仿生手在多种性能指标上完胜国内外先进产品,已经研制出了左手和右手款,“用户还可以自定义其他动作”。
傲意科技总经理倪华良告诉记者,“该义肢的单台产品价格目前在10万元左右,约为国外同类项产品的1/4~1/3区间;而从性能上来讲,该义肢除了具有仿生和灵活度外,还会在肌电信号的人工智能模式判别算法下对用户行为进行学习、进化。”
同样是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瓣膜(牛心包瓣)也引起记者注意,该瓣膜可被运用在主动脉、二尖瓣。“这款针对亚洲人血管自主研发的生物瓣膜已在国内完成了余例临床试验,比起上一代的机械瓣,它不用服用抗炎症药物,没有产生凝血的风险,且最长在体内可以放置20年。”上海欣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技术主管徐晨捷说。
据了解,这一瓣膜的售价约为5万元,为外国同类产品价格的一半;目前该瓣膜已进入国家医疗器械技术审批流程,预计最快在明年6月前可上市。
作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内窥镜是目前普外科、耳鼻喉科、泌尿科等科室不可或缺的诊断和手术设备。展台上的全高清P消化内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台内镜可呈现传统内镜图像30倍的细节信息,也是内镜领域首次采用激光通信来传递数据,传输速率达8GB/s。”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全球这一领域的竞争商为富士、奥林巴斯。已有25年历史的澳华内镜也已于年9月完成3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将进一步投入内窥镜研发,并在全球服务网络布局。
随着近年来国内创新药频出,基于新药研发服务的“定制生产”(CMO)和“定制研发+定制生产”(CDMO)机构也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