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测试器械 >> 测试器械资源 >> 巨头垄断的手术机器人,杀出一匹深圳黑马
记者|李惠琳
编辑|江昱玢
手术刀、镊子、止血钳,无影灯下医护们相互协作……提起外科手术,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这副画面。
未来的手术场景中,除了医护参与,机器人将越加普遍。
“达芬奇”是全球份额占比最高的手术机器人,年获批进入中国后,几乎垄断市场,一家独大。碍于昂贵的价格,装机量只有约台,累计参与的手术量为32万台。
中国患者基数庞大,医院一年的手术总量就超万台,需求远无法满足。
巨大的市场潜力诱惑下,国产挑战者们争相涌入。
康诺思腾就是其中一家。这家由达芬奇前工程师欧国威带队创立的公司,专研手术机器人。
他告诉《21CBR》记者,第一代产品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明年正式商业化。
攻关技术
“希望每个手术室都有一台手术机器人。”欧国威清楚,实现这一目标不容易。
影响手术机器人渗透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攻关核心技术,是康诺思腾的必经之路。一开始,欧国威带领几位工程师,从零开始,一边四处找投资,一边埋头搞研发。
腹腔镜手术本身很复杂,借助显示屏引导,主刀医生在腹腔外操作主控台,完成患者腹腔内的微创手术。这类手术机器人拥有上万个部件,涉及不同技术领域研发,如电机设计、机械臂、电气、硬件、软件、控制、算法等。
“这是应用最广,但研发难度最高的一个方向。”欧国威说,手术机器人的高壁垒,不单在于芯片、材料等技术,更在无法挽回的生命成本。
“安全、可靠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两个指标较难量化,多依靠医生的经验,需要通过临床不停测试、拿到数据,进行迭代和改进。”
坚持自研、自产,康诺思腾可以把关产品质量和风险,也能更方便产品迭代。
比如,手术机器人的机械主手需通过马达控制,一开始控制得不完美,团队不断找不同的医生测试,每两个星期左右迭代一次设计,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最终研发出满足手术可用性的主手。
技术还不是最难的,更难的是让临床需求转化为工程需求。
欧国威提到,很多从事手术机器人研发的人来自工程领域,对手术需求没有充分理解,做出的产品很可能与工业机器人没有分别,易增加手术风险。
团队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成立迄今,康诺思腾拿到多轮融资,总额超10亿元,招兵买马有了资金支撑,公司人员规模从10人左右增至人,超60%是研发人员,覆盖多个学科。
研发成果渐丰,目前康诺思腾实现机械架构、电气架构、软件架构、复杂算法和视觉影像控制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自研自产
欧国威从事医疗机器人的研究近20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时,已着手研究机械脚踝义肢。毕业后,他加入达芬奇母公司直觉外科公司,主导开发了多个手术机器人平台项目。
年他离开美国,回到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执教,并出任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联席主任。
国内支持医疗机器人发展的利好政策和人才回流,机器人赛道创投热情高涨,感染了欧国威。
“外科手术的微创和智能是大方向,现在有相当多的临床需求亟待满足。”年,欧国威在深圳开启创业,成立康诺思腾。
手术机器人是高精密、智能化手术系统,分腔镜、骨科、神经外科、血管介入等类型,康诺思腾研发的第一款产品是腔镜多孔手术机器人,可应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胸外科等场景。
成本优化,是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机会。
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引入国内的价格约万元,高昂的设备成本,让患者单次手术费用比传统腹腔镜手术高出约3万元。
康诺思腾走的整机自研、生产路线,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由团队自主研发,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在深圳龙华建立自己的工厂,利用大湾区供应链优势,控制生产成本。
商业大考
年8月,康诺思腾在香港完成首例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
相比传统手术,采用康诺思腾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操作,具备创口定位精度高、手术切口小、临床安全性高的特点,可减少患者的创口、利于修复。
当下,手术机器人还无法完全取代医生,而是作为医生的辅助帮手存在。经过培训,无需工程师在场,主刀医生可独立操纵台前控制手术器械的进行手术。
欧国威向记者介绍,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操作更灵活稳定,操作关节可旋转拐弯,超越人体手腕极限,协助医生进行难度大、时间长的手术。
他表示,康诺思腾的腹腔镜机器人性能已可与国外品牌较量。今年或将在中国内地开展人体试验,后续在全球范围申请医疗器械认证。
获批上市只是开始,商业化才是大考。
客观来看,国内市场中手术机器人尚处导入阶段,需持续教育市场。
康诺思腾的研发速度在业内算快,只是起步相对晚,上市后还需面临与先行者的竞争。
据不完全统计,年,共有15款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其中腹腔镜三款。
欧国威对自家的产品有信心,“手术机器人真正达到安全有效,医院临床的需求是最重要的。”
定位于全球性的创新型手术机器人公司,康诺思腾在深圳、香港、波士顿三地设立研发中心。不只做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年其计划加速新产品管线的开发,覆盖其他重大专科手术。
欧国威感慨,身份切换为创业者后,除了技术,还要管财务、融资、市场,把不同领域的人才融合在一起,几乎每一天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难题。
他尽量放平心态,过去工程师的经历让他擅长分析、解决问题,“为如今的创业做了很好的准备”。